课程(群)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提升课程教学品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培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推动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为此,学院力争通过4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院所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中形成结构合理、制度完善、运行高效的各类课程教学团队,并鼓励其他所有授课教师人数在两人及以上的课程组建教学团队,全面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为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培育和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群)教学团队,特制订本办法。
一、培育建设目的和意义
1. 优化师资配置。充分整合学院师资资源,打破分割,缓解师资不均衡、部分专业师资严重短缺的状况。
2. 稳定教学队伍。充分体现“有意愿有能力有优课者有恒课”原则,鼓励教师对教授的课程精耕细作,不断完善内容、提升品质,打造精品课程。
3. 激发教学活力。通过加强教学团队的组织建设,引入遴选竞争机制,完善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机制,强化教师间的教学研讨和课程共建,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一批名师名课和优师优课,培育教坛新秀和教研成果。
二、课程(群)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1. 每个教学团队设课程负责人1名,可由现有课程负责人继续担任,也可通过教师自荐或团队成员推荐,并经学院认定。无论以何种方式产生,课程负责人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作风民主,办事公正。
(2)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造诣。
(3)具有10年及以上高校教学工作经验,讲授所在团队的相关课程满5年,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全职在岗。
(4)一位教师原则上只能担任1个教学团队的负责人。
2. 在教师自由报名的前提下根据课程(群)师资需求量遴选确定团队成员,一位教师可以参加多个课程(群)教学团队。鼓励跨系跨专业参与师资紧缺课程(群)教学团队。
3. 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以往长期讲授特定课程的教师,再适当吸纳其他教师,优化教师梯队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4. 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得分高者。对教学效果差、连续几年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低者,可实施停课培训提升,直至调整出教学团队。
三、培育建设要求
每个课程(群)教学团队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要牵头完成团队组建、成员分工及相关课程建设任务,包括但不局限于:
1. 做好团队成员遴选审核、后期增补及淘汰调整,确保教学梯队人数、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保障教学质量,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引入竞课机制。
2. 落实学校、学院安排的课程教学任务,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参与专业建设,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落实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完成每学期的例行教学任务安排及考试和阅卷安排。
3. 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及后期修订完善,制定合理规范的教学过程控制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
4. 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安排团队内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在高校教师岗位上从教5年以上,且在培养周期内能给本科生全程完整讲授一门课程的教师,担当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培育教坛新秀。
5. 完成教学课件、试题库、试卷库、作业库、案例库等课程资源建设,并形成电子资料存档备用或上传至专门的线上平台中(长江雨课堂等)。鼓励录制微课视频,探索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6. 各类实验课程应统一制定实验大纲、教学计划、指导书,科学设计实验流程,若有实验软件应统一使用,组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实验课授课技能。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内容建设等方面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之中。
7. 组织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经验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
8. 组织申报和参与各级各类教学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赛,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
四、组织实施
1.对于授课专业和班级面广、上课教师数量多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实践课程,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公布遴选课程目录,并以立项资助的形式组织实施。每个教学团队培育建设期为两个完整学期,特殊情况最多可以申请延期两学期。立项后团队负责人需提交培育建设方案计划书(附件1),建设完成后向学院申请验收。验收时团队负责人需要递交培育建设完成情况总结(附件2)和反映培育建设进展和成果的佐证材料。
2. 学院鼓励遴选课程目录以外的所有课程都积极申报组建教学团队,经学院审核批准后,实施培育建设。可以若干门有关联性的课程组成课程群形式组建团队,授课教师人数在2人及以上的课程也可以按单门课程组建团队。建设完成后,向学院申请验收。
3.教学团队建设验收标准(具体验收指标及标准见附件3):
(1)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结构和人数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团队内每一位成员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得分在良好及以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以学生评教和教学督导的评价结果作为依据,分别占60%和40%的权重。对于新近参与该课程授课的教师,其前三轮内授课教学质量评估得分不作本项考核要求。
(2)初步建成并运行使用在线课程网站,或者在学校认定的其他慕课平台上线运行该在线课程。
(3)建立明确合理的平时成绩考评细则。平时成绩组成不少于4项,包括但不限于考勤(不超过总评成绩的10%)、作业、提问和课堂讨论、平时测验和期中考试等,团队内各任课教师的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尽可能统一,平时成绩平均分一般不超过90分。
(4)建设期内有新增的校级及以上课程建设、教研项目、教材建设、教学获奖等各类教学研究与建设成果不少于1项。
4. 培育建设通过验收后进入常态运行,教学团队须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团队成员每两年必须至少完成一次本课程的教学,并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含教学观摩,每年不少于两次),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持续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每年度须填报一份团队运行年度自查表(见附件4)。
五、保障机制与激励措施
1. 学院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课程(群)教学团队培育建设专项资金,给予每一门课1万元的项目建设培育经费和相应教学工作当量学时,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有录制教学视频)的教学团队,另外增加1万元的经费资助。遴选课程目录内课程的建设培育经费分两期拨付,立项时拨付50%,通过验收后再拨付余下50%。其他课程(群)可自行择时建设,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后一次性拨付所有经费和教学工作当量学时。
2. 通过建设验收且完成年度自查(附件4)的课程,每年给予教学团队一定的工作经费和教学工作当量学时,具体标准为:团队人数在3人及以下的1000元工作经费,10当量学时工作量;4-6人的1500元工作经费,20当量学时工作量;7-9人的2000元工作经费,30当量学时工作量;10人及以上的2500元工作经费,40当量学时工作量。工作经费和教学工作当量学时由课程负责人安排使用和分配。
本方案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党政联席会议审批,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
1.课程(群)教学团队培育建设方案计划书
2.课程(群)教学团队培育建设方案完成情况总结
3.课程(群)教学团队培育建设验收指标及标准
4.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年度自查表
bwin必赢
2020年10月13日